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和谐共生,自然资源始终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紧密交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资产保值增值等责任考核监督制度。”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全面领导,持之以恒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有力的推动了自然资源工作行稳致远。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从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到呼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再到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民共识,生态文明建设方向明确、行动坚决、成绩突出,创造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绿色奇迹”,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神州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植绿护绿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保护自然资源的核心要素。面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更需要我们植绿于人心,坚持绿色发展,用坚实的行动织就“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和“鱼翔浅底”最美画卷,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建设美好家园,我们向绿而“行”。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要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充分发挥森林“宝库”作用,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完成造林、种草改良1.25亿亩,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857万亩,完成造林面积400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33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33.4%,种草改良面积438万公顷。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2.12亿吨,成交额144.4亿元。
今日之中国,绿色发展越来越成为保护自然资源的鲜明底色。从“化工围江”到“绿色护江”,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从“因绿而美”到“因绿而富”,放眼960万平方公里中华大地,每一条江河湖泊、每一片森林草原、每一座山头古树都有专属守护者,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的美丽中国。当下,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已成为社会新时尚,节约资源、杜绝浪费、光盘行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已逐渐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新能源汽车不断推广应用,公众绿色低碳出行意愿日益强烈,一次性用餐、购物袋使用率降低、自带环保购物袋购物、快递低箱包装物的循环利用、消费行为逐渐向环境友好型转变。从城市到乡村,从生产到生活,越来越多的公众向“绿”而行、向“美”而行,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行动者实干家,他们以自然资源为笔,以绿色发展为墨,在祖国大地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季宝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