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猪频繁侵袭农田,到频频上街闯祸甚至危及市民安全,南京近年来遭遇“野猪围城”。在正在召开的南京市两会上,记者就野猪危害问题采访了多位代表委员,他们纷纷支招。
野猪出现在南京大学校园
记者调查:
野猪频扰,成了南京市民的“闹心事”
可能谁也没有预料到,“野猪”会在南京成为一个高频热词。尽管在2023年,野猪被移出“三有名录”后,南京市相关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捕猎措施,但是野猪在南京的“出镜率”只高不低。
“这是我第一次在校园里看到野猪,”就在一个月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四学生余蒙蒙在校园里再次见到野猪。她立即把相关照片发到班级群里,并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以前看到新闻里的野猪会觉得新奇,现在看到野猪都赶紧绕着走。很多老师、同学晚上仍然在做科研,‵人猪相遇′如果发生在夜里,危险系数肯定会增加。”
城市里遭遇野猪,令人心惊;农田里遭猪踩踏,更是时有发生。
“我就是来反映情况的,请帮我们农民解决问题,收拾它们!”家住南京市溧水区无想山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前段时间野猪侵袭农地的事情时有发生。“花生地、玉米地,甚至是稻田都被野猪侵袭过。”
根据南京园林部门公布的野猪种群最新数据,南京的野猪密度,从2021年的每平方公里3.24头增加到2023年的4.43头,已经远超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野猪危害防控工作通知》要求的“在南方丘陵地带种群密度按每平方公里2只调控”这一指标。
代表委员:
“野猪肇事”频现,需与时俱进建立补偿救助机制
南京市人大代表、农工党南京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奚建彬表示,当前野猪危害防控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相关法规不健全,在野猪种群调控、猎捕方法等方面缺乏专业法规指导,导致“盲目防控”“被动防控”并存。防控管理条块分割,林业、公安等多部门职责分工不明晰,协同配合不足。补偿救助机制不完善,政府与商业保险结合不佳,商业保险起赔标准高、理赔复杂,对受害群众保障不足。
奚建彬 赵雨晨摄
对此,奚建彬建议,一要建立健全全链条法规保障体系,细化致害防控措施,由林业和公安部门建立猎捕及枪支弹药使用安全保障制度,修订补偿办法,明确地方政府投入保障责任。二是建立闭环式防控保障体系,市级层面成立多部门和板块参与的防控联动工作体系,建立监测预警机制,推动板块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督促指导,严肃问责管理缺位等行为。最后,要构建多元化救助补偿机制,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补偿救助体系,由林业部门牵头、地方财政全额负担购买野生动物致害保险,加强与商业保险机构协调,降低理赔门槛,优化程序,提高效率。
建立制度屏障,让市民放心、安心、舒心
去年一部电影《第二十条》很火,对人可以进行正当防卫,对野生动物可不可以?南京市政协委员严震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赋予市民在野生动物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下,采取措施造成野生动物损害而无需担责的法定权利。
严震 李铭哲摄
严震介绍,自2022年起至2024年10月底,南京累计通过笼捕、围捕等方式调控野猪356头。浦口区等野猪较多的区域,也都采取了相应的危害防控措施。需要注意的是,野猪虽被调出“三有”名录,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捕杀,仍需严格遵守禁猎区域、禁猎期、禁用猎捕工具和猎捕方法以及国家枪支管理等法律法规。对于野猪猎获物,只能用于科研等非食用性利用方式,防止滥食及非法交易。
严震建议,下一步应不断强化南京市野猪危害防控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机制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形成相应的南京市规范性文件,在保护、防控、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方面建立制度屏障,让市民放心、安心、舒心,助力南京市生态环境文明再上新台阶。
场外声音:
用更温和、更科学的方式看待捕猎野猪
作为试点,专业捕猎人单庆理曾在2023年在南京市浦口区用笼捕的方式捕到18头野猪。“现在捕猎野猪的方式太激烈,猎狗进入深山,这样把很多原本在山里不出来的野猪都惊扰出来了。”单庆理说,这样激烈的方式不仅仅会惊扰野猪,也会惊扰居住在深山里的其他动物,这样会有更多的野猪或者野生动物闯入城市。
在食物匮乏的季节,山林不能为庞大的野猪种群数量提供充足的食物,一部分野猪因为缺乏食物,不得已走出山里闯入人类活动的区域。笼捕、围栏捕相对温和,在不打扰原本生活在山林深处野猪与其它野生动物的同时,解决野猪致害问题。此外,在山林与人类活动区交界地带,循着野猪下山路径和活动痕迹设投喂点,给缺食的野猪提供食物。如此一来,野猪不再冒险深入人类生活区,还在两区之间形成无形隔离带。习惯投喂后,野猪放松警惕,抓捕变得容易,还避免其受伤、对人产生敌意。
在没有正式实施抓捕野猪的前期,通过设立投喂点已经逐步解决野猪走出山林的问题。同时,不会造成野猪受伤,不激怒野猪,不会让野猪对人产生敌意;不需要与野猪有正面接触,极大保证人员安全;猎捕到的野猪是无伤的活体,为以后合理利用提供良好条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记者 金雨希 季宇轩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