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茶文旅”融合沏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无锡日报
2025-04-07 21:31

   最美四月天,采茶正当时。作为环太湖重要的旅游区域,茶叶是无锡市滨湖区一张闪亮的生态名片,境内108公里湖岸线上,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山水城、胡埭、马山等多个重要产茶地,茶园总面积超过了5000亩。近年来,当地持续探索推动茶产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业态融合发展,“茶+”融合效应凸显,湖湾茶产业链持续做大。

  湖湾产茶,但在这里,茶产业何止一杯茶。

图片

  是茶叶,也是高科技产品

  雪浪山主峰高146米,是“太湖第一峰”,雪浪山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昼夜温差适宜,为茶树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据史料记载,无锡最早的茶就是雪浪山的本山茶,明清年间被御定为“贡茶”。山顶贡茶园内现存的148棵古茶树,栽种于1680年,无锡名茶“太湖翠竹”就是在雪浪贡茶的基础上研制的。

  2日清晨,贡茶园内,茶农正穿梭在148棵古茶树间,身背茶篓、手指翻飞,熟练地采摘一颗颗茶叶嫩芽(如图)。采茶指导专家王春说,今年3月初倒春寒,春茶开采时间比往年延迟了10天左右,但是茶叶长势良好,品质比往年更佳。

  茶叶品质好,制茶工艺也提升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山水城不仅对雪浪贡茶炒制工艺、品牌包装等进行了大幅度提档升级,同时融入了状元文化,打造全新雪浪山IP——“雪浪贡茶1680”,助力雪浪山景区加速出圈。

  在制茶车间内,刚刚采摘的鲜叶经过摊青、杀青、初揉、热揉、搓团等15道工序后,浓郁、醇厚的茶香便四溢开来。王春介绍,今年的雪浪贡茶复原并创新了古人记载的迭扬技法,同时使用炭焙工艺提香,制作的茶叶外形紧细卷曲,茶汤嫩绿透亮带有独特花香,滋味醇厚回甘。

  后道茶叶加工用上了古法,前道的茶叶种植、品种选育却用上了高科技。位于马山嶂青村的时茗园有茶园200余亩,近年来,时茗园引入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智能灌溉系统精准作业。同时,每一罐成品茶都拥有“数字身份证”,扫码即可追溯从茶园到茶杯的全流程。

图片

  是茶园,也是农文旅景区

  行走湖湾茶园,和采茶同样火热的,还有各地以茶为媒打造的茶旅融合消费新场景。

  在雪浪山贡茶园,茶田内除了有采茶工忙碌的身影,还有不少游客停下脚步,拍摄采茶过程。雪浪山在完成“2025年总台春晚无锡分会场取景地”这一功能担当后,这里又成为“临山观湖品茶地”和“太湖落日打卡地”,高峰日均接待近3000人次。据雪浪山景区负责人杨斌杰介绍,在春茶采摘旺季,为拓展“茶叶+消费”“茶叶+旅游”等消费新场景,景区推出了“门票+品茶券”58元旅游套票,并开通了上下山接驳车,吸引游客前来。清明小长假期间,景区还举办了“到雪浪山,走状元路,品贡茶香”活动,通过宋代点茶表演、茶道知识科普等形式,形成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茶旅共融共享的消费新业态。

  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也推出“茶叶+”等各式新消费场景。今年,度假区时茗园新辟了一片休闲区,“混搭”加入运动、茶道和民宿等元素。时茗园负责人姜胜权告诉记者,游客在这里可以参与品茶、踢球等休闲活动,还可以住宿。

  胡埭以状元古道、中湾等特色区域为载体,因地制宜发展旅居经济。“茶叶+”新消费也出现在“富安·状元里”沿山旅居带上,当地在茶园环绕的中湾地区陆续引入了山茶屿咖啡、状元农场、萌宠乐园等消费新业态,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新体验。

图片

  是茶品,也是高等级文创

  除了在制茶技艺、茶旅融合上寻求新突破,今年滨湖还在品牌包装等方面谋求创新,将区域自然景观、茶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相融合,把一片小小的茶叶打造成为既有传统韵味又富有时尚气息的文创产品。

  雪浪山贡茶园一旁的蒋子书院,是无锡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蒋重珍的读书地,此次“雪浪贡茶1680”品牌包装融入了状元文化,古风十足,让人眼前一亮,也助力茶产品附加值提升。在深挖茶文化内涵上,当地从“贡茶之源、贡茶制造、龙潭泉水、状元茶道”等方面不断丰富内涵,在打响“太湖贡茶院”品牌的同时,持续做大集观茶、采茶、制茶、品茶、购茶为一体的茶旅文化产业链。

  作为“富安·状元里”旅居带上重要的特色农产品,胡埭推出的“状元红”“尚书春”等文创茶也专门设计了“书香味”十足的包装,并将状元文化等地方元素融入茶叶推广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

  品牌包装不断上新,茶叶本身也在注入文化IP。为了更好传承和弘扬滨湖茶文化,在近日举行的2025无锡“滨湖印迹”非遗雅集主题活动暨春茶开园文化活动上,滨湖区不仅向外界展示了不同区域的状元茶、灵山福茶和雪浪贡茶,还开启了《滨湖茶经》素材征集活动,面向社会各界征集与滨湖茶相关的历史资料、传说故事、制茶技艺,以及诗词歌赋、老照片等素材。在这次春茶开园文化活动上,太湖贡茶院“雪浪贡茶1680”研发、茶叶数字加工物联网应用、太湖藤茶综合利用开发等一批茶产业项目同时签约落地。

  茶品质不断提升,茶文旅加速融合,太湖108廊道,这条见证湖湾茶叶成长的生态廊道,既连接着无锡茶的历史,也连通无锡茶的未来。(邵旭根、徐啸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