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回忆录,我们想到的往往都是名人、成功人士,这些人的一生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普通人的一生没有大起大落、平平淡淡也可以拥有回忆录吗?答案是肯定的。最近的“银发经济”中悄然兴起了一股收费为老人代写回忆录的潮流。在心理咨询师眼里,代写回忆录服务最抓人心的或许不仅在于写,而在于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倾听者,给他们一个非常好的倾诉的机会。
新闻调查
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 为老人代写回忆录服务正在悄然兴起
收费为老人代写回忆录这种服务,顾名思义,即由老人口述自己的人生回忆,专业代笔人根据口述内容进行整理润色,最终形成一本回忆录交给老人。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关注到这一项服务并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将之视作赠送给老人的一个别致礼物。
制作这样一本回忆录,大概花费是多少呢?记者联系到了一家提供该服务的商家,该商家的广告宣传自称为专业团队,文科研究生代笔,擅长挖掘人物内心情感,可以用细腻的笔触还原精彩人生故事,出稿快,报价低,万字以下1200元,超出这部分字数再协商,总价基本在万元以下。商家称,“我们的成员都是清北人师等在读的文学、历史、社会学专业的硕博,专业性可放心。”客户如果在北京,可安排上门面对面采访,在外地,“您可以帮老人录音然后发给我们,尽量录得清楚一点就可以了,录音时间没有限制,最后是按照您想要的字数来收费。”至于回忆录的出版,商家则表示那是另外的价格,无法直接给出明确的报价。
在货比三家后,记者发现,为老人代写回忆录的服务,报价差距相当大,并没有一个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行业报价区间和执行规范,便宜的几百块,贵的好几万,虽说商家们都自称是“专业团队”,但真实性都有待考证。交稿时间差别也大,有商家自称24小时就可以交出初稿,有的商家则说要看自己的排期,快则一个月,慢则三个月。
这一块新兴业务自然也被AI盯上了,“只需要七千元就什么都不用管,你请人写回忆录少说要好几万,但用我们的软件两到三小时就能完成十万字的个性回忆录,AI客服会去采访老人,然后给老人写,文笔又好,可以流传子孙后代,费用不到传统的十分之一。”不过,吐槽的人也有不少,AI输出的文本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时代错乱细节丢失等问题非常常见,回忆录最需要的细腻生动的情感更是谈不上了。
实际上早年间也曾零星出现代写回忆录的志愿服务,比如2017年成都本地媒体就曾报道过一则暖心新闻,一名八旬老者求助媒体想要找人志愿写一本回忆录,将自己的人生故事记录下来,让年轻人了解他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后续有几名大学生热心出手帮助老人圆梦。彼时为老人写回忆录更多是敬老爱老展现爱心的一种方式,算不上是一门生意,而如今“银发经济”成为蓝海,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琢磨怎么通过老人赚钱。
“写一本净赚3万元。”“在小县城写了三本回忆录,收入够买一辆车”“躺平后我靠给老人代写回忆录买房了”“如何为老人写回忆录,干货无偿分享”……在社交平台上不乏这样文案相当诱人的代写老人回忆录服务的经验分享帖,让人感觉代写回忆录已经成为“银发经济”中不容错过的新风口,只要抢占风口,财富自由指日可待。宣传得那么有吸引力,但是仔细瞅瞅就会发现这不是单纯的经验分享帖,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卖课帖。
心理分析
买代写回忆录服务 其实是买陪伴与倾诉
“回忆录是个人经历和感受的共享,它们记录了一个人整个生命旅程中的重要时刻,是传承家庭历史和个人经历的重要工具。”二级心理咨询师黄晓静表示,“老人退休后行至暮年,有了更多业余时间,也开始复盘人生,那些过往的经历,家族的人物和故事,教育子女的经验和教训,都会在脑海中闪回。他们有倾诉的愿望,或者提笔写下的冲动。”在黄晓静看来,会有老人或者其子女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购买这一服务,原因在于想要以这种方式保存家族的记忆,“这是一种怀念过往的方式,通过回忆录也可以让后代汲取老一辈的经验教训。”
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正高级心理教师杨静平从另一角度分析这件事。她认为,这一服务的兴起实际上也与当下人们对丰富精神文化世界的重视和追求密不可分,“老年人有被欣赏、被需要的心理诉求,有的老人也愿意分享自己年轻的故事和经验,我们年轻人去倾听,给他一个讲述的机会,也是陪伴老人的一个孝心。很多老年人内心是很孤独的,他们需要被看见,被尊重,希望被聆听被理解。”
代写回忆录服务最抓人心的或许不仅在于写,而在于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倾听者,给他们一个非常好的倾诉的机会,“安排一个人和老人一对一的谈心其实是一种高级精神享受,而且这一谈话还能够用优美的文字整理出来,的确是一份很不错的礼物,老人在讲述的过程中也在回顾自己的一生,从中他也能够获得价值感,觉得自己的人生是精彩的,是有意义的。尽管回忆录不一定能够出版,但在精神上做了寄托和提纯,这种服务的出现也让人们看到满足精神文明世界需求也可以通过细化商业服务的方式来达到。”
买代写回忆录服务,其实也是在买陪伴与倾诉。许多年轻人担心老人沉迷短视频和短剧,稀里糊涂地在虚拟世界充值消费,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对于老年人精神世界空虚缺少陪伴的讨论,“一方面年轻人要多回家看看陪伴老人,另一方面也要让老人忙起来,让他在家中有存在感,比如说我就想要吃你包的馄饨,你能给我包馄饨吃吗,总之就是让老人感觉自己被需要,此外也要鼓励老人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出门去跳跳舞,下下棋,还有很多年轻人给老人报名老年大学班上课,这都是很不错的选择,让老年人与社会、与他人产生链接从而消除孤独感,这是很重要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